“高宽容度照片”通常指的是在拍摄时,画面中包含高光(非常亮的部分)和阴影(非常暗的部分)等极端曝光范围的内容,并且最终成像时这些不同亮度的区域都能得到相对正确的记录,不会有过曝(失去细节)或欠曝(细节丢失)的情况。
要拍出具有高宽容度的照片,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其中"前期拍摄控制"是最关键、最有效的方法:
"1. 前期拍摄控制 (核心方法)"
"正确曝光是基础:"
"使用测光模式:" 根据拍摄环境和主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测光模式(评价测光/矩阵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理解不同测光模式的原理和适用场景。
"观察并预判:" 在拍摄前,仔细观察画面,预判哪些区域是主体,哪些区域是需要保留细节的关键暗部或亮部。将主体放置在画面的中心区域(尤其对于中央重点测光)可能有助于获得更均衡的曝光。
"曝光锁定 (Exposure Lock):" 如果你确定画面中某个区域的曝光是准确的(例如,你希望阴影和亮部都有正确细节),可以使用点测光或中央重点测光对准该区域进行曝光锁定,然后重新构图拍摄。这是在无法改变光线条件下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直
相关内容:
一款数码相机发布上市之时,厂商会给出这款相机非常详细的参数指标,诸如“有效像素”、“连拍速度”、“最大感光度”、“传感器尺寸”等。但是有一项参数却无法在参数表中找到,它就是——宽容度。别小看这个被“隐藏”的参数,它对照片的最终效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不信?现在就来看看宽容度的重要性,当然也会教大家如何拍出高宽容度照片。
想知道宽容度有多么重要?先不说理论,看两张照片
高宽容度对照片成像的意义
什么叫做宽容度?打个很简单的比方,你在户外晴天阳光直射的时候拍摄建筑飞檐。从你的肉眼看过去,你完全能看清楚天空的云彩和建筑阴影处的细节。但是照片拍摄出来你就傻眼了,建筑物的阴影处基本上一片漆黑,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因为,头顶的太阳光太强烈,而建筑的阴影光线又太暗,光线亮度的比值超过了数码单反相机所能表现的范围,所以只能兼顾一边。如果兼顾了天空,那么建筑阴影就会一片漆黑,缺乏暗部细节。而如果建筑的曝光正常,那么天空就肯定是惨白一片,缺乏亮部细节了。
人眼的宽容度比数码单反要高的多的多,自然无论是天空还是建筑阴影都能同时看清楚。而相机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只能做出一定的取舍。
那遇到大光比的时候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吗?非也。上面两张照片是由相机JPEG直出拍摄的,JPEG照片的宽容度记录能力有限,因此会无法同时兼顾照片的明暗细节。而在RAW格式照片上,这个问题就会好很多。
还记得前面的那个妹子照片吗?就是用RAW格式拍摄的,由于RAW格式照片的记录能力远超JPEG,因此它的宽容度要比JPEG照片好很多。并且RAW格式照片拥有14bit的色彩深度,在后期调节时也拥有更大的灵活性,不会像JPEG照片那样轻易出现色彩断层和信息丢失。
用一句话来概括:相机宽容度越高,越能记录光线反差大的画面,同时后期的调教能力也越强,反之亦然。
热门相机宽容度对比
通过刚才的解析我们至少知道了两点:1、相机的宽容度远不及人眼。2、RAW格式照片的宽容度要远高于JPEG。那目前的相机宽容度究竟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呢?下面我们就通过测试详细来看。参加本次测试的相机有佳能5D Mark III、尼康D810、三星NX1、富士X-T1,这几台相机基本都是目前各个相机厂商中的高端产品,足以表明目前相机的整体实力。
这里我们采用了极端过曝与欠曝的方式。首先在RAW格式下让各台相机采用正常曝光拍摄一张照片(标记为照片0),然后手动调节相机的曝光值,使其过曝与欠曝各五档并拍摄照片(分别标记为-5、-4、-3、-2、-1、1、2、3、4、5),最后将这些照片统一都导入到Lightroom中,增减各自照片的曝光值至标准曝光,查看这些照片调节后的细节水平。
很明显,目前相机普遍对于暗光的记录能力要强于高光。也就是说,如果拍欠曝了还可以通过后期进行部分挽回,而如果拍过曝了则会造成细节丢失导致画面细节丢失。此外,仔细对比这四台相机的拍摄效果我们可以发现,尼康D810在宽容度方面的综合实力是最强的,而富士X-T1在高光的表现上最具实力。
如何才能获得高宽容度的照片?
首先,在前期拍摄时我们应该尽可能的保留画面上所有的亮度信息,RAW格式是必备的。此外尤其是在拍摄风光照片的时候,天空中的太阳光与地面的阴影往往光比较大,这个时候为了尽可能的保留画面信息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将曝光补偿调低。这样阴影处的细节可以通过后期提亮,而天空的高光亮部又不会因为过曝而丢失。
然后在后期修图的时候,大家可以通过拉动Lightroom(或同类软件)软件中的【阴影】与【高光】选项来调节照片的阴影细节与高光亮度,使之更加符合人眼的视觉效果。
如果你想大面积的改变曝光值,也可以使用Lightroom中的【笔刷】功能,将想要提亮或者是压暗的地方“刷”出来,非常的简单。
经过这一番处理之后,一张高宽容度的风光照片就诞生了。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RAW格式照片的基础之上,如果你拍摄的JPEG格式照片,恐怕经过这么折腾之后,照片会变得惨不忍睹。
更加便捷的解决方案——HDR
除了上面我们提到的这种严谨的解决方案外,还有一种方式能够便捷的将照片宽容度“提高”,它就是大多数相机自带的HDR功能。我们以佳能的EOS 6D为例,想要开启该相机的HDR功能,首先要将相机顶部的模式拨盘转动到SCN档位,然后按Q键选择拍摄模式,其中有一个模式就叫做HDR逆光控制。
在该模式下,相机会快速的连拍三张不同曝光值的照片,然后通过机内的处理将所拍摄的这三张照片取长补短,最终合并成一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照片高光/阴影的细节。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相机内置的HDR功能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找回高光/暗部的细节,这在我们外出旅游或者是没有三脚架的情况下还是相当好用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模式下,相机只能拍摄JPG格式的照片,无法记录RAW格式照片,对于喜欢后期的朋友来说该功能基本残废。
相机的宽容度越高,我们拍摄时曝光的失误率就越低,可以“拯救”的照片就越多。当然宽容度也不是越大就越好,如果宽容度超过了人眼的习惯,拍出来的照片看起来会很不自然,会觉得假,并且,某种意义上来讲,如果太容易就可以拍出来曝光合适的照片,对乐于思考和乐于发现的我们来说,摄影的乐趣是不是也大大地降低了?所以真正的摄影爱好者还是要注重拍摄的前期,宽容度只是为我们的后期增添一种可能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