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万川毕汇之州,三峡名城万州的城市蝶变传奇

让我们一同品读“万川毕汇之州”——三峡名城万州的城市蝶变之路。万州,这座镶嵌在长江三峡库区的城市,其发展历程不仅是一部地方经济社会的变迁史,更是一曲在时代浪潮中奋力拼搏、转型升级的壮丽诗篇。
"一、 万州之名:水之交汇,文之肇始"
“万川毕汇之州”,这名字本身就充满了诗意与力量。万州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汇地带,是川东地区进出西南的门户,长江、嘉陵江、乌江在此交汇,形成了独特的“三江口”地理格局。自古以来,这里便是水路交通的要冲,商贾云集,文化交融,孕育了独特的三峡文化。从巴渝文化的遗韵到现代都市的繁华,万州的历史就是一部与水共舞、因水而兴、因水而变的历史。
"二、 蜕变之基:三峡工程,历史机遇"
万州的城市蝶变,与三峡工程的建设密不可分。作为三峡库区的核心城市之一,万州既面临着移民安置、库区建设的巨大挑战,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 "移民安置,以人为本:" 库区移民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万州坚持“以人为本、迁就移民、顾全大局、移民迁建并举”的原则,以最大的诚意、最大的努力、最高的效率

相关内容:

新华社北京11月1日电 10月31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品读“万川毕汇之州”——三峡名城万州的城市蝶变之路》的报道。

高峡平湖,如诗如画。

10月24日,三峡水库完成175米蓄水目标,重庆万州再现“高峡出平湖”美景。平湖两岸,群山峻岭,江面浩淼,碧波荡漾。

重庆万州城市景象(5月19日摄)。黄建桦 摄

万州,因“万川毕汇”而得名,因“万商云集”而闻名。

她是一座备受大自然厚爱的城市。长江众多支流汇聚于此,故曰“万川毕汇”。山水相依、江峡相拥的地理风貌,赋予其独具魅力的城市气质。

她是一座千年文脉润泽的城市。自东汉末年建城,历代文学名家留下千余篇诗词歌赋,近代开埠造就“万商云集”的繁华,巴楚文化、三峡文化、商埠文化、红色文化在此交融荟萃,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基因流淌在这座城市的血液里。

她更是一座见证三峡移民壮举的城市。上世纪90年代起,为确保三峡工程成功建设,百万移民告别故土、举家搬迁,万州搬迁安置26.3万人,淹没土地49平方公里,是库区移民规模和淹没面积最大的城市。

面对近50%城区被淹没、生态脆弱、产业空虚等难题,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万州人深入思考城市与生态、人、产业、文化的关系,直面困难、勇毅拼搏,让这座城市蝶变新生。

大江奔流,大城崛起。今天的万州,中心城区已由移民前的13平方公里拓展到110平方公里,生态更美、生活更好、产业更强、文化更活,一座生态之城、幸福之城、人文之城正奋楫逐浪,不断书写发展新篇章。

山水城和谐共生

人在城中,城在山水中。

站在万州牌楼长江大桥南桥头眺望,现代元素与自然美景相融共生,城市在群山与“平湖”环抱之中,三五成群的市民在滨江绿道闲聊散步,一群群红嘴鸥从江面掠过,几只白鹭停在水草上,慵懒地梳理着羽毛。

一条大江与万州城的相遇,是城市发展和自然生态的美妙融合。

从移民前的长江北岸一隅之地,到如今“一轴三核九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万州城不仅变大了,而且“一江两岸、四季皆景”——春天滨江环湖百万株三角梅盛放,夏季一江两岸野花花海灿烂,秋冬中山杉变身水上彩林,一年四季色彩斑斓……

回望历史,因“万川毕汇”而得名的万州,自古便是长江上游水陆要津;1902年被辟为通商口岸之后,商贸繁荣,洋行林立,一派“帆樯栉比、百货鳞集”的盛景,曾与成都、重庆并称“成渝万”。

完成三峡移民安置任务之后,49%的城区被淹没,万州太需要加快城市建设了,但面对脆弱的生态,又谈何容易!

库区蓄水后,水流速度减缓,污染物扩散能力减弱;库区水位周期性涨跌,形成垂直落差达30米的消落带,被称为世界级治理难题;库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的地貌,城镇开发易导致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问题……

如何处理好城市发展与生态的关系?万州一直在深入思考。

“必须坚决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并将生态作为城市建设最鲜明底色,打造山水相依的生态型城市。”重庆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卢红说。

治水、护岸、修山……万州持续擦亮“水碧鱼欢鸟翩跹”的城市生态底色。

治水,让每一滴长江水达标流出万州。每隔一段时间,万州生态环境监测站高级工程师向勇就会带领团队给长江“体检”,监测水温、pH值等重要指标。监测长江水质近30年,向勇见证着长江生态之变:“20年前,污染时有发生,最近9年长江干流万州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流出万州的每一滴长江水都是‘过关’的!”

“让每一滴长江水达标流出万州”是万州人的庄严承诺。为守护长江母亲河,万州将394个长江入河排污口纳入水质抽测清单,建成污水管网2170公里,投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94座,工业污水全部达标排放,湿地保护率达78%……

护岸,让江边荒滩变“绿洲”。每年初夏,白鹭湾大片的消落带上,紫色、白色、黄色、红色的花朵随风起伏,与高楼长街、大江东流交相辉映。来自北京的游客王思华沉醉其中:“像极了《我的阿勒泰》里那片治愈人心的花海草原!”

万州针对消落带周期性水位涨跌、自然修复较慢、植被退化等问题,采用中山杉、垂柳、水桦等耐水淹植物和三角梅等耐贫瘠土壤植物美化消落带。近年来,万州先后完成10余个长江植被恢复项目、长江防护林三期、“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目前长江两岸第一层山脊线内所有坡地已消除绿化“断带”和“天窗”。

修山,让城市“疤痕”焕新颜。在周家坝街道天生城社区,曾经荒草丛生的边坡坎崖,如今已改造成半山公园,草坪上常有市民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共享美食。

针对城市裸露的坡坎崖壁,万州想方设法开启“美颜”之路,将坡坎区域分为“挂毯”区、绿化区、背景区,以乔、灌、草、花相结合,绿化美化坡坎崖158.89万平方米,让“灰空间”变成了“绿色墙”。

鸟儿“用翅膀投票”,标注出最真实的“生态指数”。目前,长江万州段共发现水鸟30多种,万州人邂逅白鹭、野鸭等留鸟已是常态,更令人欣喜的是,红嘴鸥不远万里飞来了,“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也时隔30多年后再次翩翩来栖……

万州在擦亮城市生态底色的基础上,城市规划建设突出“显山露水”。

这是位于重庆万州的长安跨越智能化生产车间(3月6日摄)。黄建桦摄

万州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岳雷说,万州秉持与自然共生、与山水共鸣的理念,坚决摒弃“摊大饼”式的粗放扩张,而是致力于推动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让城市长在风景里,让居民住在山水中。

“长江勾勒城市韵律,群山铸就城市脊梁。”岳雷说,在沿江地带打造特色绿道系统,严格控制视线通廊,形成“前低后高、错落有致”的城市天际线,确保背景山体至少四分之一得以完整呈现,让青山常在、映入眼帘。建筑色彩以浅暖黄与浅灰白为主调,温润雅致,与山水间的蓝绿背景和谐相融。

城水相邻,山水相映。万州,这颗璀璨的“三峡明珠”,正在追“绿”逐“蓝”中与绿水青山美美与共。

人民城市为人民

对于老万州人而言,一家人到长江边嬉戏,共度悠闲时光,是心底珍贵而温暖的城市记忆。

“站在阳台一望就是滨江美景,出门走一会儿就到了长江边,可以跑跑步、打打球,甚至发一会儿呆都是一种享受。”家住一品江南小区的市民龙亚琳说,诗和远方不再遥不可及,而是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生活。

依九山、拥大江的万州,选择将亲水空间留给人民群众。25公里的城市滨江内环蜿蜒伸展,在滨水核心区域,3000亩的公园广场、公共建筑、健身长廊和亲水休闲空间错落有致。

一座城市,依靠谁,又为了谁?城市的核心是人,它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万州打造滨水开敞空间,正是这份期盼落地成真的生动例证之一。

“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城市的建设成果为人民共享,让城市的治理效能体现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上。”卢红说。

城市更新,一场对城市面貌与居住品质的焕新之旅。人民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城市更新的脚步就迈向哪里。

在万州枇杷坪富祥花园小区,沥青路面平坦如砥,各类绿植郁郁葱葱,文体设施一应俱全。小区内,居民们或悠然漫步,或围坐一起畅聊家常,或翩翩起舞、挥拍击球,处处洋溢着幸福感。

这座2003年建成的移民安置小区,曾是“脏乱差”的代名词:17栋楼、4200位居民,不仅卫生条件堪忧,更面临着“无照明、无门禁、无休闲设施”的困境,因为没有电梯,近千名老人出行不便。

“自从小区加装了电梯和无障碍通道后,我不用家人搀扶就能下楼了。”75岁的居民何明德说,他现在一个人就能下楼与邻居们拉拉家常,看居民们跳舞、打球,心情也更舒畅了。

数据显示,万州老旧小区改造自2020年启动以来,至2024年已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92个,惠及居民15万余户。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吉祥街、何家沟、诗酒小巷、五间桥……城市更新,唤醒了一条条老街巷,但熟悉的烟火气从未远离。

吉祥街,曾经是一条陈旧的街巷,如今却华丽转身成为一条潮流文化街。沿着巷子往里走,特色店铺、文化景点、小吃美食等琳琅满目,镂空钢板景墙透射出老万州港、西山钟楼的往昔,古色古香的抄手店每天都热气腾腾……

这座城市,建得成高楼大厦,也容得下市井小摊。为了留住烟火气,万州布局了196个食品摊贩疏导区,以最具人情味的温度,让柴米油盐酱醋茶更贴近人们的生活。

城市治理,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像绣花一样精细。

在万州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鼠标轻轻一点,数字孪生城市就跳出大屏,数据、图文、分析、图表一屏尽显,城市治理范围内的各方动态一屏即览,发现问题、反映问题、交办问题“一键可及”……

在此基础上,万州构建乡镇街道全覆盖的“141”基层智治工作体系,即统建“一中心”(基层治理指挥中心)、重构“四板块”(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做实“一网格”。

万州创新推出“五长制”,让治理触角伸得更长,末端防控网络织得更密。“五长制”以楼栋为最小单元,将城区划分为334个片区、868个网格和9894个楼栋,设置总片长、片区长、网格长、楼栋长、物业长,让关口前移、力量前置。

“我们要见你们老板,不解决问题就用超市货抵!”网格员付茜在日常巡查走访时,突然听到美嘉邻里超市里面居民大声喊着。网格员立即进入超市了解情况,现场聚集了近50人,秩序混乱,网格员一边安抚居民情绪,一边了解情况,原来是居民办理会员卡后无法享受会员权益。网格员初步了解情况后,立即通过基层智治平台将现场情况上报到牌楼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街道指挥中心立即视频调度,并及时给出办理意见。

街道指挥中心明确了各板块牵头人员,安排综治维稳岗立即到现场引导安抚居民,收集受影响居民的核心诉求,经济运行岗组织居民代表、供货商、超市经营者到大河沟社区巴渝实践站现场召开协调会,共商解决方案,同时联系“N”力量人大代表张大军律师到现场提供法律援助。经过调解,居民们和供货商达成了一致意见,超市经营者在一周内解决先前承诺的会员权益,矛盾在当天之内得到了解决。

付茜不禁感慨:“有了基层智治平台,突发情况能立即上报,不用再打电话重复说情况,街道也能迅速协调各方力量,真的太高效了。”

去年以来,万州区依托“141”基层智治工作体系和“五长制”,全面走访巡查、精准预警、及时调处,排查风险隐患、群众诉求及矛盾纠纷等各类基层问题14万件,按期办理率99%以上。

城市山水交融,情景相生,居住出则繁华,入则宁静,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万州正成为近悦远来的幸福之城。

“加与减”的发展辩证法

机器轰鸣,热潮涌动。

重庆平湖精密铜管有限公司车间内,一块块铜板仿佛被施了魔法,依次进入一台台机器,经过熔铸、轧制、联拉、退火等复杂工序,最后一台“大块头”听话地“吐出”不同规格的精密铜管。

金龙精密铜管集团总经理张建军边带记者参观,边讲起公司与万州的缘分:“此前企业总部在河南新乡,曾因经营不善濒临破产,危急时刻,万州抛出‘橄榄枝’,对金龙集团实施战略重组,重获新生后,我们也将全球总部从新乡迁移到万州。”

作为精密铜管行业领军企业,金龙精密铜管集团如今已拥有海内外28个生产基地,年收入超过600亿元,2024年在万州产值达到168亿元,正加速打造200亿级铜及铜合金材料产业链。

濒临破产的金龙集团落户万州,成长为先进材料产业新龙头,恰是万州引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鲜活案例。

今年前三季度,万州交出一份亮眼的经济发展“成绩单”。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万州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8%,均位居全市前列。

三峡工程建设期间,万州共淹没工矿企业370家。一边是产业空虚,一边是生态脆弱,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两大“考题”如何作答?万州的答案是“加减法”。

做“减法”,淘汰、拒绝污染产业,坚决保护长江母亲河。

在万州,一批沿江化工、水泥、电镀、造纸企业或生产线已经被关停。

有一次,一家总投资近3亿元、每年可贡献数千万元税收的再生纸板企业有意落户万州经开区。这无疑是一份诱人的“大单”。但是,当得知这家企业每天将产生3吨污水时,万州经开区对其“一票否决”。

类似的项目,万州不知拒绝了多少。因为万州始终有着清醒的认识: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即使投入再大,产出再高,也必须坚决说“不”。

做“加法”,培育产业新龙头,发展新质生产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淘汰、拒绝污染产业的同时,万州全力以赴引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持续建链、延链、补链、强链。

在万州,重庆九龙万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金龙集团之外的另一家百亿级企业。走进公司车间,生产线满负荷运行,一袋袋氧化铝陆续装车驶出厂区,发往海内外市场。作为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氧化铝生产企业,九龙万博2024年产值突破160亿元,各项指标再创新高。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万州意识到,新质生产力既要从传统产业中生发,也要在壮大新兴产业过程中培育。

在重庆湘渝盐化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2.8亿元的升级改造项目投产后,每年可新增纯碱生产能力20万吨,每吨纯碱的综合电耗将从226度降至216度,不仅将增强产品竞争力,节能、环保、成本等指标也将跻身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2024年,万州共实施技改扩能项目50个,产业发展“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持续提升。

新兴产业持续壮大。2024年,威科赛乐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车载激光雷达VCSEL芯片顺利通过一系列车规级芯片认证测试,为我国车载用激光器芯片摆脱进口依赖提供了新选择。2024年,万州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13.0%。

深居内陆腹地,不沿边,不靠海,如何联通全球?如今,“水、陆、空”国际物流大通道在万州交汇,顺畅联通世界,新时代的“万川毕汇”具体可感。

东向,充分发挥长江水道“黄金效益”,与宁波舟山港、南京龙潭港、山东济宁港发展江海直达、江河联运等;

西向、北向,深度对接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到成都、西安、达州的多式联运班列,成功开辟中欧班列进口粮食铁水联运新通道、开行新疆哈密—重庆万州共建国家物流枢纽首发铁路班列;

南向,稳定运行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海铁联运班轮、渝东北—珠三角公路物流通道三峡货运班车,创新开行全市首趟中老铁路保税进口粮食专列;

空中,万州机场累计开通国内国际航线52条,成为重庆首个跻身全国“百万级”机场的支线机场;

…………

2024年,万州水路货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均位居全市第一,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货运量增长38.2%。

向下扎根,筑牢产业根基;向上攀登,提升产业能级;向外开放,融入全球产业格局……万州,正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

千年文脉润古今

华灯初上,万州天生城文旅街区,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缓缓展开,人群熙熙攘攘,特色烤鱼飘香。

地处万州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生城,是南宋末年川渝地区山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宋末期,它与合川钓鱼城等八座城池,顽强阻挡元军34年。

现在的天生城文旅街区,立体生动地将厚重历史和丰富民俗文化融入其中。

从展现宋蒙(元)战争的“天生城战纪”,到探寻老万州“八景”,到复原往昔的“老万州”街巷,再到以文化沉淀为灵感打造的“万舞台”……今年国庆期间,28.8万游客到天生体文旅街区体验沉浸式文化,游客数量同比增长15%,街区销售额同比增长25%。

拥有1800余年建城史的万州,文脉源远流长——

东汉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刘备分朐?西南地界置羊渠县,开启万州建城历史,先后改县名为鱼泉、南浦、万川,唐贞观八年(634年)改为万州,自明代起改名万县。

地处三峡腹地的万州,景色多变、气象万千,是历代文人墨客心中的“诗与远方”。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黄庭坚、陆游等280多位著名诗人、文学家,在此挥毫吟咏近1000篇诗词歌赋。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亲笔手书的散文《西山题记》中写道“林泉之胜,莫与南浦争长者也”,被称为万州最早的“城市广告语”。

近代万州更是熠熠生辉。1902年,万县被辟为通商口岸,1917年重庆海关万县分关开关。1925年正式开埠后,商贸繁荣,万县成为四川省内重要的通商口岸和转口城市。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万州,人文与经济的良性互动正在形成。

万州赋予都市旅游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三峡平湖旅游区、天生城文旅街区、万州艺术街区、红花地码头、半山茶摊、滨江音乐会……“网红”景点层出不穷,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2025世界大河歌会在重庆万州举行(9月13日摄)。冉孟军摄

每年深秋,万州再现平湖美景之时,也是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和世界大河歌会举办之时。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国内顶尖歌手齐聚一堂,向全球展现三峡文化深邃魅力与长江风光的雄浑壮阔,已成为重庆文旅融合、中外艺术交流互鉴的新名片。

“在万州,以文化赋能经济,正助力激活发展新动能;以经济‘活化’文化,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卢红说。

在历史长河的滋养下,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人文基因根植在万州人的血液中,从古至今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坚韧奋发、自强不息。自古以来,在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的自然环境中,万州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造就坚韧不拔的精神特质;作为三峡库区最大移民城市,万州人直面困难、顽强拼搏,推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忠诚勇敢、重信守诺。南宋末年,天生城守将上官夔率部抵抗元军,誓死不降,最终战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万州成为下川东地区的革命策源地,党的早期革命家萧楚女、恽代英在这里宣传过马克思列宁主义,朱德、陈毅、刘伯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领导过革命活动,川东游击队在这里进行了英勇斗争。近年来,万州涌现出在洪水中救出10名被困群众的“硬汉书记”傅山祥、带伤救起落水母子的秦兴安等先进人物……

开拓进取、兼容并包。明清两朝,持续数百年的“湖广填四川”,在万州形成庞大移民群体;清末,万州成为四川省继重庆之后第二个开放的通商口岸。如今的万州,已形成发达的“水陆空”国际物流大通道体系,正汇聚全球优质要素资源,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唯实争先、力争上游。抗战期间,驻万川军将士率先出川抗战,女兵王锡兰女扮男装代父出征。如今,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建设重庆首个诺贝尔奖工作站,印明柱教授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成果,首次构建了最大规模的泛癌种脉管系统全息细胞图谱;万州戏剧作品屡获国家级奖项,艺术家谭继琼、何菊芳先后摘得“梅花奖”“牡丹奖”,被业界称作中国戏剧“万州现象”,万州创作推出的广播剧连续三年捧回“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路入巴东何处好,万州郭外最清奇。

今天的万州又有了新的目标——争当渝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争做新时代山区库区现代化排头兵、建设全市重要城市副中心。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精神早已深深镌刻在这座城市的骨子里,指引着这座城、一城人,奔赴下一程的星辰大海。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