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充电器输出电流高达5安(A),但通常情况下电不死人,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关键因素决定的:
1. "电压(Voltage)是关键因素:"
人体对电流的感知和伤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但也与"电压"密切相关。电压是驱动电流流动的“压力”。
大多数手机充电器的输出电压设计为"较低的直流电",通常在"5伏特(V)"左右(即我们常说的5V USB充电标准)。
要产生足以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致命的电流,需要较高的电压来“迫使”电流通过人体。例如,只有几伏特的电压,人体自身组织的电阻就足以限制电流到安全水平。而几十伏特(如家用交流电220V)或更高的电压,才能轻易地驱动足以伤害人体的电流通过。
2. "电流(Current)才是伤害源头:"
即使充电器标称输出5安培的最大电流能力,这指的是它可能提供的最大电流,通常是在连接特定低阻抗设备(如某些充电线或设备自身接口)且电压稳定时才可能达到。
在正常使用中,手机或设备会根据自身需求自动调整从充电器吸收的电流,通常远低于5安。例如,手机快充时可能吸取2-3安
相关内容:
手机充电器的输出电流一般为2到5安,为什么这么大的电流却电不死人?而我们常用的交流电220伏,只要电流达到50毫安,却能够致人死地?
要解开这个问题的谜底,就要回到这个最根本的问题:电死人的是电压还是电流?这个问题的答案犹如那个古老的哲学辩论题,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当然,它的答案要比鸡和蛋的这个问题的答案要简单的多。
下面就听电工大师兄一一道来,分析给你听。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三种电流。一是感知电流所谓感知电流,就是能够引起人感觉到的最小电流值。根据相关的实验和统计,我们把交流电1毫安,直流电5毫安,作为人能够感觉到的最小电流。二是摆脱电流所谓的摆脱电流,就是指人触电后能自己摆脱的最大电流值,交流是10毫安,直流是50毫安。这就是说在这个电流之下,如果有人触电,他是可以能够自主摆脱,逃离触电电源的。三是致命电流致命电流指的是在较短时间内危及生命的电流,如果50毫安的电流通过人体1秒,足以使人致命,因此致命电流为50毫安。在电工作业中,我们将这种电流称之为室颤电流。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就明白了,只有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50毫安,时间达到1秒,那么才能致人死地。
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以上三种电流的电流值是一个统计的结果,处于不同的环境,对于不同的人,它的值并不一定完全是这个数值!
在这里大家要注意一下,手机充电器输出的电流虽然能达到2到5安,但这是他给手机电池充电时的电流值,当我们用手来触摸他的时候,概念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用欧姆定律来大致算一下:我们以人体的电阻为1000欧,手机充电器的输出电压为直流5伏,当电压是5伏的时候,5÷1000=0.005A,也就是5毫安,这个直流5毫安,正好是我们前面所讲的那个感知电流,使人所能够感知到的最小的电流值,对于这个电流值,其实很多人都是感觉不到的。
要解开这个问题的谜底,就要回到这个最根本的问题:电死人的是电压还是电流?这个问题的答案犹如那个古老的哲学辩论题,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当然,它的答案要比鸡和蛋的这个问题的答案要简单的多。
下面就听电工大师兄一一道来,分析给你听。首先我们要明白电压和电流的关系
我们将电比喻成一个放在地上的圆球,我要使圆球滚动的话,我们必须给它一个推力,这个推力就是电压,当圆球滚动起来之后,那么这个滚动的圆球就是电流。所以说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前提,没有电压电流就不复存在。触电的时候,我们就相当于圆球前面,阻碍它滚动的的一个障碍物,电压越大,碾压我们的可能性就越高,电压越小,我们对它的阻挡就越厉害,他就只能从我的脚边偷偷的溜走。而这个圆球要想把人碾死的话,那就需要这个球足够的大,碾压的时间足够的长。明白了以上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再来说一说,如何才能把人电死?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三种电流。一是感知电流所谓感知电流,就是能够引起人感觉到的最小电流值。根据相关的实验和统计,我们把交流电1毫安,直流电5毫安,作为人能够感觉到的最小电流。二是摆脱电流所谓的摆脱电流,就是指人触电后能自己摆脱的最大电流值,交流是10毫安,直流是50毫安。这就是说在这个电流之下,如果有人触电,他是可以能够自主摆脱,逃离触电电源的。三是致命电流致命电流指的是在较短时间内危及生命的电流,如果50毫安的电流通过人体1秒,足以使人致命,因此致命电流为50毫安。在电工作业中,我们将这种电流称之为室颤电流。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就明白了,只有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50毫安,时间达到1秒,那么才能致人死地。
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以上三种电流的电流值是一个统计的结果,处于不同的环境,对于不同的人,它的值并不一定完全是这个数值!所以要把人电死,那么就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一是通过人体的电流,必须足够的大,达到50毫安。二是电流通过人体的时间必须达到1秒左右。只有通过人体的电量超过安全值之后,才有可能把人电死。需要注意的是,把人电死,还跟个体的阻值,触电的部位有很大的关系,我们不能刻舟求剑,忽略每个个体的差异。而电压对人体的作用,主要就是提高电流通过的能力。可能有的朋友还会问,我们的手机充电器,输出的只有5伏,而输出的电流可以达到2到5安,为什么我们摸上去却没有任何感觉了?
在这里大家要注意一下,手机充电器输出的电流虽然能达到2到5安,但这是他给手机电池充电时的电流值,当我们用手来触摸他的时候,概念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用欧姆定律来大致算一下:我们以人体的电阻为1000欧,手机充电器的输出电压为直流5伏,当电压是5伏的时候,5÷1000=0.005A,也就是5毫安,这个直流5毫安,正好是我们前面所讲的那个感知电流,使人所能够感知到的最小的电流值,对于这个电流值,其实很多人都是感觉不到的。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