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最低温挑战冰点极限,山东寒潮蓝色预警升级!揭秘风寒效应的威力

我们来解释一下“风寒效应”。
"风寒效应 (Wind Chill Effect)"
简单来说,"风寒效应"指的是在"有风的情况下",人体感受到的"温度远低于实际空气温度"的一种现象。它不是风本身降低了空气的温度,而是"风加速了人体皮肤表面汗液的蒸发(或水分的蒸发)",这个过程会"带走人体大量的热量",从而让人体感觉异常寒冷。
"核心原理:"
1. "蒸发散热:" 水从液态变成气态(蒸发)需要吸收热量。这个热量主要来自于人体皮肤表面。 2. "风的作用:" 风会不断地将皮肤表面饱和的水汽(刚刚蒸发出来的水汽)吹走,使得皮肤表面的水汽浓度始终很低。 3. "加速蒸发:" 由于皮肤表面水汽被快速带走,新的汗液或水分就能更容易地蒸发,形成一个"加速的蒸发散热过程"。 4. "感觉寒冷:" 这个加速的热量流失,使得人体热量以更快的速度散失,因此我们感觉到的“冷”的程度,比实际气温要低得多。
"举例说明:"
假设实际气温是 0°C(冰点)。 在无风的情况下,如果气温是 0°C,人体皮肤表面的温度通常略高于 0°C(比如 33°C),会有少量热量传递给冷空气,同时也会有一些蒸发

相关内容:

山东省气象台于今日16时00分继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受冷空气持续影响,17—18日我省气温将继续下降,最低气温出现在18日早晨,鲁西北和鲁中山区-6~-4℃,沿海地区1~4℃,其他地区-4~-2℃。16日夜间到17日,北风,滨州、东营、潍坊、日照、半岛地区和内陆湖面5~6级阵风7~9级减弱到4~5级阵风6~7级,其他地区4~5级阵风7~8级减弱到3~4级。

济南市气象台今日16时继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请注意防范——

16日夜间到17日白天多云转晴,北风3~4级阵风6级,最低气温市区-1℃左右,其他区县-4~-1℃,最高气温5℃左右。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2级,较低火险,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较低。一氧化碳中毒气象潜势等级偏高,提醒使用煤炭和燃气取暖的人们注意居室通风,注意预防煤气中毒。

17日夜间到18日晴,南风2~3级,最低气温市区-3℃左右,其他区县-7~-3℃,最高气温7℃左右。

19日晴,南风2~3级,最低气温市区1℃左右,其他区县-3~1℃,最高气温13℃左右。

20日晴,北风转南风2~3级,最低气温-1~5℃,最高气温14℃左右。

21日晴,北风转南风2~3级,最低气温-2~3℃,最高气温14℃左右。

22日晴,南风2~3级,最低气温0~6℃,最高气温14℃左右。

23日晴,南风2~3级,最低气温4~8℃,最高气温16℃左右。

什么是风寒效应?

本轮寒潮天气过程,最大的特点是降温以及大风,在同样的气温下,如果风力加大,“风寒效应”更为明显,公众出门往往体感会更加寒冷。

在没有风的天气里,即便气温不高,也不会觉得特别冷;可一旦刮起风,寒冷感就会直线升级。这并不是风本身有温度,而是它扮演了“热量搬运工”的角色。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高于环境气温,静风或微风时,皮肤周围会形成一层温暖的空气保温层,就像给身体裹了一层“隐形被子”。但当空气流动加速,这层保温层会被不断新来的冷空气替代,同时迅速带走皮肤表面的热量,导致体感温度大幅下降。风力越大,热量流失速度越快,我们就会觉得越冷。

除了风力,湿度也是影响风寒效应的关键因素。湿润的空气导热性更强,能更快地带走人体热量。所以在阴冷潮湿的天气里,即便风力不大,也会让人感觉格外寒冷,气温在0℃以下时,每增加2级风力,体感温度会下降6℃至8℃。更值得注意的是,人体头部是热量散失的主要区域,气温4℃左右时,约二分之一的热量从头部散发;零下10℃时,这一比例高达四分之三。

了解了风寒效应的原理,冬季防寒保暖就有了针对性。专家提醒,出门前除了关注气温,也要留意风速和湿度预报。穿戴方面,要选择防风保暖的衣物,尽量减少皮肤裸露,尤其是做好头部防护,戴帽子、围围巾都是简单有效的办法。

综合丨山东气象台、济南气象台、央视新闻

来源: 齐鲁网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