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是一项精密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旨在恢复或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流。术后的精细护理对于患者的恢复、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以下是PCI术后精细护理的关键方面:
"一、 术后即刻护理(手术返回病房后)"
1. "生命体征监测:"
"频率:" 术后返回病房后1小时内密切监测(如15-30分钟一次),之后根据病情稳定情况逐渐延长监测间隔(如1-2小时一次),病情稳定后可按常规护理。
"内容:" 严密监测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心悸、胸痛等症状变化。持续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心律失常。
"意义:" 早期发现心脏并发症(如心绞痛复发、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2. "穿刺点护理:"
"体位:" 患者返回病房后,穿刺侧肢体需严格制动(伸直、外展、抬高),一般需制动4-6小时(根据鞘管类型和医生建议)。使用专用支具或沙袋加压包扎。确保患者舒适,避免过度翻身压迫穿刺点。
"观察:" 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血肿、渗血、
相关内容:
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已成为一项关键的介入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缓解患者的胸痛、胸闷等症状。优质护理可确保手术过程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将深入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护理配合与相关注意事项,旨在为护理人员提供全面的指导,提高护理效果。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概念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在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部位放置支架,扩张血管、恢复血流。通常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引导下进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相较于传统的心脏搭桥手术,患者的身体负担更小,能够更快地回归正常生活和工作。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护理配合
一、术前护理 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生命体征、心肺功能等。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血管造影等。指导患者在术前做好皮肤准备,包括清洁手术部位的皮肤,去除体毛等,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对于长期服用药物的患者,要根据医嘱调整用药方案,如停用某些抗凝药物等,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术中护理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持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确保能够迅速给予药物治疗。
三、术后护理 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医嘱按时给药,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皮肤瘀斑、黑便等,定期检查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确保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同时,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还要注意协助其控制好血压、血糖水平,按时服用相应的降压药、降糖药等,防止因血压、血糖波动较大而影响手术效果。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注意事项
一、合理饮食 建议患者采用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方案,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鱼类、豆类等,避免食用动物内脏、油炸食品、肥肉等,控制每日食盐摄入量在5克以下,以减少钠盐对血压和心血管的不良影响,有助于控制血脂、血糖水平,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二、适量运动 术后初期实施简单的床上肢体活动,如关节屈伸、肌肉收缩放松等;随着身体恢复,可逐渐过渡到散步、太极拳、瑜伽等运动,运动时间应控制在30~60分钟/天,频率为3~5次/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若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头晕、心慌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休息,必要时寻求医疗帮助。
三、按时服药 术后患者需要长期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以及其他相关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调脂药等,护理人员和家属应提醒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确保药物治疗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可为患者设置服药闹钟、采用分装药盒等方式,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服药习惯。
四、家庭自我监测 患者应每天测量并记录自己的血压、心率,注意观察有无胸痛、胸闷、气短、水肿等不适症状的出现或加重,以及手术部位有无异常变化,如穿刺点有无红肿、渗出等感染迹象。若出现上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同时,患者可自备家用血糖仪(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和简易的心电监测设备(如便携式心电图仪),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定期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记录下来,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病情信息,辅助医生做出诊断和治疗决策。
五、戒烟戒酒 与患者共同制定戒烟戒酒计划,降低患者的吸烟、饮酒习惯。例如,逐步减少吸烟量,每天比前一天减少1~2支,直到完全戒烟;可使用戒烟辅助工具,如尼古丁贴片、口香糖等。饮用不含酒精的饮料,如茶、果汁等;当感到压力时,通过运动、休闲活动等方式缓解。
六、心理护理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原理、过程、优势和成功率。介绍成功接受该手术且恢复良好的患者案例,让患者看到手术的希望和实际效果,增强患者的心理安全感,避免焦虑。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