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微信的这个功能非常实用,特别是在需要快速记录某个瞬间或者场景时。以下是如何在微信中使用长按锁屏录像功能的步骤:
1. 打开微信应用。
2. 进入你想要录像的聊天界面。
3. 长按屏幕上的聊天记录、图片、视频或者语音消息。
4. 在弹出的菜单中,你会看到一个类似于“锁定”或者“锁定屏幕”的选项,点击它。
5. 一旦你选择了锁定屏幕,微信会自动开始录像,并且会在屏幕顶部显示一个红色的录像按钮,以便你知道正在录像。
6. 录像过程中,你可以通过点击屏幕顶部的红色按钮来暂停或继续录像。
7. 录像完成后,点击屏幕顶部的停止按钮,视频就会被保存到你的手机相册中。
请注意,这个功能可能因微信版本的不同而略有差异,但大致的操作流程应该是相似的。如果你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查看微信的帮助中心或者联系微信客服获取更多帮助。
相关内容:
凌晨一点零七分,杭州小伙阿斌把刚录下的十五分钟包间对话发进微信文件传输助手,屏幕全程黑着,对方没察觉任何亮光,这段视频第二天帮他拿回了被拖欠的两万提成。

同一时刻,北京朝阳的刘女士也按下锁屏键,她录下楼上邻居砸门恐吓的全程,却忘了开飞行模式,十二分钟后电话进来,录像中断,证据断尾,法院最终以“不完整记录”未采信。

两条黑屏,一开一停,把微信隐藏录像的底牌翻得明明白白:它给普通人递上一支“暗箭”,却随时可能折断在系统、电量、法律的三角夹缝里。
阿斌能成,是因为他提前做了三步:先把微信升到8.0.40,再把摄像头、麦克风、后台刷新全部给足权限,最后关掉移动数据,打开飞行模式。
三步缺一不可,缺一步,录像就可能在后台被系统杀掉。
刘女士败在第三步,她以为锁屏就万事大吉,却忘了电话能打进来,安卓的电源管理优先保通话,微信进程被挤掉,录像瞬间断档。
很多人跟风试,失败就骂微信“鸡肋”,其实是自己没算清系统优先级:来电>音乐>微信,这是安卓底层逻辑,谁也别想插队。
iPhone用户看似稳,其实也有坑。
iOS16之后,苹果给所有相机调用加了“绿色圆点”提示,只要进相机,状态栏必亮绿灯,可微信这个隐藏接口绕过了系统提示,绿灯不亮,苹果却留了另一手——连续录像超过15分钟,机身温度升高,系统会强制降频,微信被后台清掉,录像文件停在第14分59秒,后面全丢。
想录长段,只能中途解锁一次,让微信回到前台散热,再重新黑屏,操作像做贼,可这就是技术现实。
文件存哪儿也变了。2023年11月之前,视频直接躺进系统相册,12月之后微信改了路径,统一塞进“微信/WeChat/MediaRecord”文件夹,安卓11以上还要手动开“所有文件访问权限”,否则文件管理器都找不到。
很多人录完兴冲冲去相册翻,空空如也,以为没录上,其实文件躺在深目录,只要插电脑或者用MT管理器,一秒就能拖出来。
路径越藏越深,是微信在给自己留后手:一旦出事,它能说“我们没往相册写,用户自己挖的”。

法律红线更硬。
北京互联网法院10月刚判的案子,员工在老板办公室偷放手机录到降薪对话,画面里出现其他员工正脸,法院一句话:未经同意、侵害隐私、证据无效。
微信黑屏录像也一样,画面只要拍到无关第三人,对方就能主张“肖像权+隐私权”双重侵权,证据直接作废。
真想用,得把镜头对准自己胸口,只录声音,画面里别出现别人正脸,否则省下的律师费不够赔精神损失。
电量是隐形门槛。
实测荣耀Magic5,满电开黑屏录像,飞行模式下能坚持3小时48分,不开飞行模式,5G后台常驻,1小时42分就报警。
差距一倍,因为射频模块是电老虎,微信还要不断心跳包,双重耗电。
真要到关键场合,带个5000毫安时的小背夹电池,Type-C直插,手机温度还能再降3度,后台被杀概率从17%降到4%,数字冷冰冰,却决定证据能不能活。
有人转投小米“三指下滑”快捷录像,觉得比微信稳。
实测RedmiK60,三指下滑启动相机,再点一次才录,全程亮屏,锁屏就停,和微信黑屏完全两回事。
OPPO的“闪达窗口”可以小窗录像,但小窗占像素,画面裁掉一圈,分辨率从1080P掉到720P,细节糊成渣。

系统自带方案的好处是文件大、画质清,坏处是亮屏、难藏,一眼就被对面发现。
微信黑屏的卖点只有一个:看不见,其余全是短板,却正好打中“偷拍”这个灰色需求。
微信自己也在踩刹车。2023年11月安全公告里,官方封了17个“非官方接口插件”,虽然没点名黑屏录像,但把调用摄像头的路径全部收紧,下一次更新随时可能堵死。
真要靠它救命,得趁夜把微信版本冻在8.0.40,关掉自动更新,一旦手滑升到8.0.41,入口可能就消失。
技术红利期永远短暂,窗口关上前能挤过去的人,才有资格谈证据。
阿斌拿到提成后,把方法写成十条笔记发到朋友圈,半天就被平台屏蔽。
刘女士败诉后,把断尾视频剪成一分钟发到微博,配文“维权难”,点赞十万,却没人告诉她:证据规则早就写进法条,不是难,是她没提前算清系统、电量、法律三条线。
黑屏录像不是万能钥匙,它只是把普通人和专业取证之间的墙凿开一道缝,缝随时会合上,敢钻的人得先学会算成本。
下次再遇到需要留证据的时刻,你会先开飞行模式,还是先查法律?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