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耗电太快确实很烦人,但有时候并非电池本身的问题,而是某些后台设置或功能在悄悄“偷电”。你提到的“没开启某个设置”可能有点误导,通常耗电快的设置是"应该关闭"的,而不是开启。
不过,确实存在一些用户可能忽略的、"无意中开启或设置不当"导致耗电过快的选项,或者是一些为了特定体验而开启的功能,但对其耗电影响认识不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容易被忽略的耗电原因及对应的“设置”(通常是建议"关闭"或"调整"的):
1. "后台应用刷新 (Background App Refresh):"
"作用:" 允许应用程序在后台更新内容,如新闻、社交媒体动态等。
"耗电原因:" 很多应用会持续在后台活动,获取数据、连接网络,消耗电量。
"忽略点:" 用户可能不清楚哪些应用在后台刷新,或者开启了“不限制数据使用”导致耗电更严重。
"设置位置:" iOS - 设置 > 通用 > 后台应用刷新;Android - 设置 > 应用和通知 > 特定应用权限 > 后台数据/后台活动。
2. "位置服务 (Location Services):"
"作用:" 允许应用获取你的地理位置。
"耗电原因:" 需要持续使用GPS或其他定位技术,是非常
相关内容:
这是因为我把手机里一个会“悄悄耗电”的权限关了,续航马上有肉眼可见的改善。试了好几次才把问题锁定,不是电池老了,也不是你用得猛得不行,很多时候是系统默认给某些应用的后台特权在偷偷吃电。

说白了,很多APP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一直在干活:推送信息、更新数据、定位、唤醒服务,这些动作看上去不起眼,但累起来就是电量的黑洞。早上出门没两小时就开始跳低电提示,那种感觉烦人又不安全。把“电池优化”这块梳理清楚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按我下面的顺序操作,不会太绕。先点桌面的“设置”(齿轮图标),进去后往下翻,找“应用和服务”。点开再往下找“权限管理”,点进去后看右上角那个像四个小方块的按钮,点了会弹出几个选项,选“特殊访问权限”。在这个页面里能看到很多类别,往下找“电池优化”。点进去之后系统会列出手机里装的所有应用。

别被文字吓到:很多应用会显示“不允许”,这里的意思是它们不被列为“允许电池优化”的对象,也就是说它们可以在后台比较自由地活动。把它改成“允许”(允许被电池优化)就能限制它们的后台唤醒和频繁运行。举个例子,我把“华为音乐”从“不允许”换成“允许”,系统提示保存,点确认后它后台的动作就少了,那个耗电的感觉明显减弱。
如果一个个点确实太耗时间,页面顶部有个倒三角可以下拉,切换成“所有应用”,这样能看到全部并批量处理。批量改了以后,手机的后台唤醒就少了,待机耗电明显下降。亲测的效果是:以前上午出门到晚上得补充电,改完设置后,到了晚上还能剩下20%-30%,不再中途报警慌乱。

除了把电池优化设置好,还有一些配合的小动作能把续航再往上拉一拉。晚上用手机时开夜间或护眼模式,屏幕省电不少。蓝牙不用就关掉,老开着会一直在搜设备。导航、外卖类的应用,定位权限改成“仅在使用期间允许”;不常用的应用可以直接关闭定位。短视频和游戏这类东西本来就吃电,别开超高画质和高帧率,亮度也往下调一点。电量到20%-30%就去充电,不要等到快没了才补,这对电池更友好。在信号很差的地铁或地下室,把飞行模式开一下,省得手机一直搜信号、耗电。
我要重申一点:很多人以为手机耗电就是电池问题,其实不少是系统默认配置的锅。厂商和应用为了及时推送、快速唤醒,有时会默认把后台权限给得比较宽松,你连它在做啥都不知道。把“允许电池优化”这件事当成例行体检,至少能把那些不必要的后台行为关掉一半。

我自己做了个小清单:哪些应用必须后台运行,比如微信、打车和一些即时通讯类,我保留它们的后台权限;哪些平时根本不用却又在后台偷偷活跃的,就一股脑儿关掉。操作完这份清单后,出门不带充电宝的日子多了几次,心理负担小了不少。
遇到设置界面里某些选项看不懂,别慌,可以先把最明显的“电池优化”往里调整,再观察几天。变动后手机表现如何,白天用一圈就能知道。记得做记录:改前的待机时间和改后的对比,把体验写下来,下次再折腾系统就有依据了。

还有些细节也别忽视。像一些应用会要求“后台持续运行”,显示通知也不一定能代表它在消耗多少电,所以看一下哪个应用最近频繁唤醒系统、哪个对位置权限要求高,是判断的关键。手机的“电量使用情况”页面能给你直观数据,按耗电排行去针对性优化,比盲目一刀切要聪明得多。
最后提醒一句:改这些设置并不会让你失去所有功能,关键用的应用保留必要权限,不常用的就把它们束缚起来。有时候我们习惯就好像把门敞开着,别人(应用)自然毫无顾忌地进进出出。把门关上一半,手机就会安静很多,电也就省下来了。
如果你愿意,按上面那些步骤试一次,改好后注意观察几天,把变化写下来,你会比之前少担心电量多一分踏实。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