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谈谈四五十岁男性做引体向上,坚持几个算身体好这个问题。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引体向上是一项非常优秀的衡量上肢力量、特别是背部和手臂力量的测试,但它并不能完全代表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健康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心血管健康、体重管理、体脂率、柔韧性、平衡能力等等。
不过,对于四五十岁的男性来说,引体向上仍然是一个很有参考价值的指标。在这个年龄段,维持一定的力量水平对于保持活力、预防肌肉流失(特别是“腹式肥胖”相关的健康风险)以及改善整体健康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个基于不同年龄段的引体向上"参考标准",但请务必"理性看待":
"引体向上参考标准对照表 (仅供参考,个体差异大)"
| 年龄段 | 优秀 (Excellent) | 良好 (Good) | 一般 (Average) | 较差 (Below Average) |
| :-------- | :--------------- | :----------- | :------------- | :------------------- |
| 20-29岁 | 15+ | 10-14 | 5-9 | <5 |
| 30-39岁 | 12+ | 8-11 | 4-7 | <4 |
| "40-49岁" | "8+" | "5-7" | "3
相关内容:
45岁还能拉10个引体向上的人,体检报告里的肌肉量指标直接把医生看愣了。
别急着划走。不是卖课,也不灌鸡汤。把话挑明:大多数中年男到健身房先找跑步机,练背?等会儿再说。结果三年过去,肉没掉几斤,胳膊先抬不起来。引体向上这根杠,像一面照妖镜,体重、体脂、背阔肌、握力、核心,全写在脸上。

先甩数据。美国运动医学会去年更新的体力分级表,40-49岁男性,标准引体向上一次连续完成:少于5个算不及格,6-8个及格,9-12个良好,13个以上优秀。50-59岁门槛再降一档,少于3个不及格,4-6个及格。别小看这几个数字,健身房里能把动作做全的,十中无一。

为什么难?体重涨得比肌肉快。快肌纤维从30岁起每年掉1%-2%,不练背,它不会自己长回来。再加上圆肩、驼背、颈椎前移,肩胛骨像被胶水粘住,胳膊根本举不直,拉不起来是常态。

有人把原因推给体重,其实轻的人也不一定行。65公斤的人背阔肌薄弱,照样挂不到三秒。相反,80公斤的大叔如果每周两次拉力训练,正手宽握能拉八个,体检报告里肌肉量、骨密度、睾酮水平全在年轻区间。体重只是借口,训练史才是硬通货。

想翻盘,先把动作拆成三步。一,吊。双手正握,肩放松,能挂多久挂多久,激活握力、肩袖。二,降。脚踩凳子上杠,慢慢下放,3秒起步,5秒不嫌多。离心收缩是快肌纤维的救命稻草,研究说八周下放训练能把拉不起来的人送上六个正手拉。三,拉。下放能控五秒,就能尝试半程拉,拉到额头即可,逐步加高度。

频率别贪。一周两次,每次四组,组间休息两分钟以上。肌肉在恢复时长大,不是被虐时。第二天背部酸胀,正常。抬手都疼,减量。训练日志写上日期、次数、体重,三周回头一看,多一次都是胜利。

饮食跟着调。每公斤体重至少1.2克蛋白,鸡蛋、鸡胸、牛奶轮着来,别光吃青菜。肉量上去,恢复才快。睡不够七小时,睾酮掉,肌肉掉,练了也白练。晚上十一点前关灯,比任何补剂都管用。

有人担心胳膊粗不了。放心,引体向上优先加厚背阔,肩宽了,腰显窄,啤酒肚还在也能看出倒三角。脂肪不会局部消失,但体型可以先支起来。衣服一脱,轮廓对了,年龄直接抹五岁。

再进阶,玩负重。挂5公斤哑铃片,拉四个就比徒手拉十个刺激大。别追重量,追控制。下放速度稳,肩胛骨收紧,胸口触杠,脖子不前伸,动作干净比数字漂亮更重要。四十岁以后,关节比肌肉更脆弱,一次甩杠闪肩,休息俩月,白练。

如果只能选一个动作陪跑到老,选引体向上。跑步护心,深蹲练腿,引体向上把上半身所有发动机一次性点燃。背阔、大圆、小圆、菱形、肱二、核心,全在链条里。掉杠那天,就是肌肉量跌破健康线的时候。能拉五个,基本生活自理无忧;能拉十个,老年失能风险直接腰斩。

别再说年纪大。2023年南京军区总医院运动医学科招募48名47-60岁男性,八周离心引体训练,肌肉量平均涨1.8公斤,骨密度提升3.4%,尿酸下降,腰围缩了2厘米。数据白纸黑字。肌肉从不嫌主人老,只嫌主人懒。
今天开始,找一根小区单杠,先挂十秒。明天加五秒,第三天尝试慢慢下放。三周后,你会回来感谢那十秒。别等体检报告出现肌少症警告才想起练背,那根杠一直在,先伸手,再谈年龄。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