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很多智能手机都内置了"“骚扰电话/短信拦截”"功能,这确实是拦截骚扰电话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小妙招!它利用了运营商或平台(如苹果、小米、华为等)的数据库,或者基于AI技术识别和屏蔽已知的骚扰号码。
"这个开关通常怎么用?"
1. "苹果手机 (iOS):"
通常在“"信息"” (Messages) 应用里。
点击屏幕右上角的“"信息"”或“"编组"”图标。
滑到底部,点击“"设置"” (Settings)。
选择“"骚扰与诈骗信息"” (Spam & Scams)。
打开“"来电和短信拦截"” (Call and Message Blocking)。
你还可以在这里查看被拦截的号码。
2. "安卓手机 (Android):" (不同品牌和系统版本位置可能略有不同)
"华为/荣耀:" 通常在“"电话"” (Phone) 或“"手机"”应用里。进入“"设置"” -> “"骚扰拦截"”或“"隐私保护"” -> “"骚扰拦截与隐私保护"”。可以开启“"来电/短信拦截"”功能,并设置拦截模式(如“"高防模式"”)。
"小米/红米:"
相关内容:
前阵子一个朋友跟我吐槽,说现在接电话都像拆盲盒。

不是惊喜,是惊吓那种。
要么是“您是优质客户,给您办个贷款”,要么是“老师您好,送您一个免费试听课”,要么就是听见对面一堆人声,啥都不说先喊你名字。

听着就来气。
但你别说,这些电话真能把人折磨到崩溃。

有一天中午,我刚趴在工位上眯了一会儿。
手机在桌子上震得嗡嗡响。

迷迷糊糊伸手一摸,以为是家里有事,结果一接通,对面一句“尊敬的机主您好,本次通话将全程录音……”我整个人瞬间清醒。
气得我直接挂掉,睡意也没了。

更离谱的是,有次我和客户好不容易聊到关键点,对面终于表现出点兴趣,刚准备顺着劲头把方案说清楚,一个陌生号码直接打进来,手机屏幕亮得晃眼。
被打断那几秒,气氛彻底断了线。

客户沉默,我脑子短路,再开口就怎么都不顺。
通话结束,我盯着那串陌生号码,真的是一瞬间有想砸手机的冲动。

你可能也有类似经历。
开会、陪孩子、做饭、午休,一个电话突兀闯进来,你不得不接,不接又怕错过重要的。
久而久之,人都被搞得神经质。
我其实算是“资深受害者”了。
从换工作那年开始,不知道哪个表单多填了一次电话,后面就像被挂上了什么“金牌资源”的标签,各种骚扰电话连环轰炸。
有段时间最夸张,一天能响十几二十个陌生号。
早上八点多,贷款公司把你叫醒。
中午正吃饭,房产中介给你讲首付。
晚上刚准备睡,什么“艺术培训机构”说要帮你孩子赢在起跑线。
一开始我还算有礼貌,耐心跟人说“不需要,谢谢”。
后来发现,你回得越客气,对方越觉得你有空,名单上可能还会被标记成“态度不错,可继续跟进”。
我是真被恶心到了。
我试过的办法可太多了。
把手机调成勿扰模式,只让白名单能进来。
结果那天领导临时加急一个事,我愣是没听到电话,最后他加班我也被捎上。
下了好几个拦截App,权限开了一堆,广告倒是直接塞满屏幕了,手机卡得像老年机一样。
有时候拦截太猛,连快递小哥的电话也被挡住,东西一拖就是两三天。
搞到后来我都开始怀疑人生了。
那段时间我甚至认真考虑过换号。
但一想,银行卡、微信、各种登录、亲戚朋友、工作对接,全都要通知一遍。
光想这个场景,头皮都发麻。
就在我准备躺平认命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件特别离谱的事——
原来我天天嫌烦的手机,自己就带了一个特别好用的“防骚扰”功能。
就安安静静待在角落里,从来没主动露过面。
那天是怎么发现的呢?
我在给父母的手机调声音,怕他们接不到重要电话,就顺手翻了翻系统自带的电话设置。
点着点着,居然看到里面有个角落写着“骚扰拦截”“防护”之类的字眼。
我当时还以为是运营商广告,没当回事。
后来好奇心作祟,点进去瞄了一眼,才发现里面东西挺多的。
什么“拦截疑似诈骗”“拦截广告推销”“拦截骚扰电话”,全都乖乖躺着。
更夸张的是,大多数默认都是关着的。
那一刻,我真有种被耍了的感觉。
你说这功能就在那里,也不主动告诉我们一声。
你被骚扰得抓狂,手机在旁边冷冷看着:“你不点我,我能怎么办呢?”
我就按耐不住,开始研究。
你可以拿起手机跟着试试。
打开平时打电话用的那个图标,就是绿色听筒那个。
不要去找那些花里胡哨的第三方App,就用系统自带的。
注意右上角,有的手机是三个小点,有的是一个小齿轮,看起来不起眼,但里面藏的东西都挺关键。
点进去之后,慢慢划,你会看到一个类似“骚扰拦截”或者“防骚扰”“黑名单管理”的选项。
别着急退,点进去。
然后就很神奇了。
里面会出现一堆你平时根本没关心过的选项。
“拦截疑似诈骗电话”
“拦截广告推销”
“拦截骚扰来电”
有些还会细分什么“自动拦截机器人拨号”“拦截呼叫中心号码”。
重点来了。
看到这些东西,千万别认为要关上它们。
我们以前的习惯是,看见开关就往“关闭”那边滑,生怕多开什么功能费电。
其实这儿刚好反着。
真正想清净一点,就要一个一个把这些“拦截××电话”的开关统统打开。
把它们都点亮。
那一瞬间,你会有种自己变身“电话世界管理员”的快感。
我当时是半信半疑地操作的,说实话不太抱希望。
毕竟这年头,很多功能听着挺厉害,用起来不一定好使。
但打开的当天晚上,我就明显感觉不一样了。
以前吃晚饭,大概率能接到一两个“请问您有没有投资意向”的陌生号码。
那天饭吃完了,手机静悄悄的。
一开始我还纳闷,以为是自己错过了。
结果第二天、第三天……手机还是安静,除了同事和家人,再也没听到那种莫名其妙的推销。
那种感觉真的很爽。
不是天下从此太平了,偶尔还是有漏网之鱼。
但是频率一下子降下来,人一松,心情就不一样。
你可能会担心一个问题:
万一正经的电话也被拦截了怎么办?
比如快递、外卖、医院、学校,万一打不进来,不就麻烦了?
这是我当初最大的顾虑。
但用了一段时间发现,大多数第三方电话其实都带有平台标识,用的是虚拟号段,系统本身能识别,默认不会给你拦掉。
比如外卖员打来,手机屏幕上还会显示“某某外卖骑手”。
快递小哥电话也是一样,很多手机现在都能识别为“快递服务”“物流”。
你不动它,它自己就会放行,不会被当成骚扰电话清理掉。
反倒是那种就喊你“尊敬的用户”“您是我们的贵宾客户”的陌生电话,更容易被列进“重点照顾对象”。
这时候拦截规则就特别有用。
说句心里话,我以前总觉得自己已经算手机熟练用户了。
结果一个隐藏在电话设置里的小功能,我硬是拖了三年才发现。
这三年被乱七八糟的电话叫醒无数次,开会被打断,休息被打搅,心态被磨到极度烦躁。
现在有点好笑,也有点后怕。
更讽刺的是,身边好多朋友跟我一样。
大家天天骂骚扰电话,却没人好好翻一下手机设置。
有次我在同事面前演示这操作,全公司一片“卧槽”的声音。
有人现学现用,当天就减了四五个垃圾电话。
还有个同事更绝。
他以前是那种接电话特别有礼貌的人,被保险、理财公司训练得非常温和。
后来开了这个功能一个月,他突然说了一句:
“我终于知道,原来不回礼貌电话,人生也不会垮。”
当然也有人会说:
“我手机里怎么没有这个?”
这种情况也挺常见的。
不同品牌、不同系统版本,名字会不一样,有的叫“来电识别”,有的藏在“安全中心”里,或者运营商自己的“电话助手”里面。
你可以一层层点进去反正套路都差不多:
要么是“骚扰”“拦截”“防护”之类的关键词,要么就是“黑名单”“安全通话”。
只要肯花两三分钟翻一翻,大概率能翻到点能用的东西。
说难听点,我们很多人手机买回去,用了两三年,连设置里长啥样都不清楚。
每天被电话折腾得要疯,嘴上说“现在社会太浮躁”,其实有些问题,真的是我们自己懒得按两下。
我不是替谁说话。
骚扰电话本来就该管,这是平台和运营商的责任。
有些公司拿着用户数据乱打电话,确实很缺德。
但在大环境没彻底变好之前,能保护好自己,就先保护好自己。
把该开的拦截开一开,把明显是诈骗的一听就挂掉,不跟对方废话,不点对方发来的链接,少把一点耐心浪费在不值得的人身上,这本身也是一种生活技能。
有时候你会发现,你以为躲不开的烦恼,其实就藏着一个小小的“开关”。
只不过没人提前教我们去找。
要真说起来,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够忙了。
白天要对付工作,晚上要照顾家庭,偶尔刷个手机放松,还要被莫名其妙的推销电话吓一跳。
能靠一个简单设置,给自己留一点安静的时间,不算啥了不起的事,但特别实在。
你看到这儿,可以顺手把手机拿起来,试着翻一下那个电话设置。
不用发誓说要改变人生。
就当是给以后某个午休时刻,留一点不被打扰的可能。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