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发布对等限制措施,欧盟进口医疗器械政府采购受影响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财政部对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相关措施,这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对等限制。对等限制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在遭遇其他国家的不公平贸易行为时,采取相同的措施来回应,以保护本国产业和企业的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欧盟对中国的医疗器械或其他产品采取了不公平的限制措施,中国财政部可能会采取对等的报复措施,即对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相关限制。这些措施可能包括提高关税、设置进口配额、加强检验检疫等,以平衡贸易关系,保护国内医疗器械产业。
然而,具体的措施和程度将取决于中欧之间的贸易关系、相关法律框架以及双方的政策立场。同时,这类措施也可能引发贸易争端,需要通过双边或多边贸易谈判来解决。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来看最新消息。

财政部: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相关措施

财政部发布关于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相关措施的通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经批准,财政部决定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部分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相关措施。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采购人采购预算金额4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医疗器械(具体品目清单见附件)时,确需采购进口产品的,在履行法定程序后,应当排除欧盟企业(不包括在华欧资企业)参与。对于参与的非欧盟企业,其提供的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占比不得超过项目合同总金额的50%。上述措施不适用于仅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能够满足采购需求的采购项目。

二、本通知自2025年7月6日起施行。施行之日前,涉上述措施的采购项目已经发布中标、成交结果公告的,可以继续签订政府采购合同,不执行本通知规定的措施。

商务部:中方措施只针对自欧盟进口医疗器械产品 在华欧资企业生产产品不受影响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相关措施答记者问。

问:我们注意到,欧委会近期出台措施,限制中国企业和产品参与其医疗器械公共采购。中方于7月6日发布通知,决定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部分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相关措施。请问商务部对此有何评论?

答:欧盟委员会于2025年6月20日出台措施,限制中国企业和产品参与其医疗器械公共采购,持续在公共采购领域对中国企业设置壁垒。中方多次通过双边对话表示,愿与欧方通过对话磋商和双边政府采购安排等方式妥处分歧。令人遗憾的是,欧方不顾中国释放的善意和诚意, 仍一意孤行,采取限制措施,构筑新的保护主义壁垒。因此,中方不得不采取对等限制措施。相关措施是为了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中方措施只针对自欧盟进口医疗器械产品,在华欧资企业生产产品不受影响。

来源:央视新闻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